元青花瓷器赝品的釉质你了解多少
元青花瓷的釉质很特,现在所见有三种:青白釉、青花白釉、枢府釉。
1、青白釉,此釉为景德镇宋代湖田窑工艺之延续。是元青花瓷当中不好仿的一种釉。其在元青花瓷上之特点:一是釉层厚。经常在口沿或底部有积釉,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厚薄不等现象。此釉在烧制中流动性很差,这和现代釉流动性形成反差。二是呈湖蓝色或湖绿色,均有深浅,其釉近观即2尺以内呈通透水亮,并具乳质感,釉特厚处(一般于足底釉层更显厚)有半失透或失透感,蓝艳含翠,十分悦眼。
2、青花白釉,特点:一是胎釉结合度,不易看出釉质厚薄来,似为一体。
适当距离下(离开1米左右)玉质感在诸釉质中强,白中少有青,更多地反射出白玉般的温润感觉。
3、枢府釉,特点:一是白中微带青(微蓝和绿意),不论浓淡遮盖力。二是乳质感和玉质感均强。三是釉层厚薄在者中间。即不厚不薄。
这三种釉中种的仿制难度由于太大,使现代仿已经无任何空隙可钻。现代仿主要针对第三种,于景德镇可见。但也无法达到元代本质。其表现:一是釉质流动感太强,导致釉层太薄。二是油亮感太强。三是细观颜色不自然。
上述三个方面的性,可做为我们掌握元青花瓷重要的特征依据,也是其无漏洞的刚性点。
如果掌握了上述三方面,其实对元青花瓷已心中有数。特别在实际中,要看这三方面特征,然后再看其它特征,比如火石红、画风、造型、汽泡等等。当然,从理论上说,只要看对一点,比如确实是苏勃尼青颜料的话,那么这件瓷器就引起高度重视,因为现代是不会存在古代颜料的。否则就是没看明白,没明白时千万别轻易下结论。
元 青花人物故事罐
元青花瓷特征的性虽然无法仿制,但也并非这些特征在每一件器物上都能表现得十分充分。因当时的制作和窑口差异,使元青花瓷器物之间存在着各自差异。有的器物特征表现得十分充分。有的器物表现得较弱。表现充分者,其釉质、颜料、胎土、绘画、造型等均令人满意。表现不充分者,往往缺乏某些特征令人费解。比如:凝聚斑不明显、串珠现象不明显、火石红现象不明显、麻仓土胎不明显、手工制胎不明显等等。还有的是因使用国产料或回青料,对其特征不太了解,使表现不充分者不能得到及时确认,甚至遭冷遇。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