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的错误示范!
服务项目 |
全网推广,媒体记者邀约,活动策划,线下传统广告 |
面向地区 |
|
做品牌的你是不是总这么想:
“做品牌=来一次爆炸性的事件营销”
“做品牌=铺稿刷屏,做好品牌PR”
“做品牌=做好新媒体,搞个大号”
不得不说,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市场品牌营销的从业者,大多数人对于品牌的认知,都是这样的。
但是,你是不是总受到老板这样的质疑:
“一年品牌预算这么多,怎么还没一个刷屏事件?”
“发了那么多篇稿子,怎么都石沉大海了?”
“一个品牌活动花十几万,意义何在?”
问下来,其实很多人连品牌是什么都很难说出,更别说掌握正确的网络品牌营销理念并去说服老板了。这样的情况下,当然很难真正做好品牌。
没有正确的品牌认知、系统的品牌思路,当你做品牌的时候,很多想法都是随机的,能做的就是别人在做什么我也要做什么,什么刷屏我们也要做一个。长此以往,当然心累又茫然。
我们可以发现无数的策略,从品牌标准看是的,但由于没有与品牌定位保持一致,却对提升品牌毫无益处,甚至是有损品牌,如:非常吸引人的诉求、与消费者热点需求吻合的新产品、迅速提升销售的让利。表现具体如下:
一、诉求与卖点能提升销售,但不能提升品牌整体价值
许多看上去非常动听的诉求点(卖点)和抓住市场热点的炒作并不能对建立清晰的品牌联想作贡献,也不能提升品牌的整体价值感。中国家电品牌特别喜欢炒热点,新概念满天飞,空调有“除菌光”、“纳米”、“抗菌”,这些概念在某一时间段内,大家一起炒作有一定的诉求力,但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同的概念之间没有反映共同的品牌识别,所以每一个不同概念与热点的宣传并没有持续一致地传达出品牌的精髓和追求,无法起到对品牌的基本识别添砖加瓦的作用。
这样的概念营销与卖点,看上去热闹一时,也能在瞬间创造较好的销售业绩乃至销售奇迹。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的整体价值并未上升,概念营销与卖点有实质的高技术支撑并且能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然是好事,但不能为出风头、抢镜头和聚焦眼球而搞概念营销。更重要的是由于概念营销偏离于核心利益。
所以,许多在某一很小的时间段、某些场合看来非常有吸引力的概念、诉求以及抓住市场热点的炒作,往往只能短暂促进销售的增长,而且为了达到短暂的销售的增长付出不少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并不能对建立清晰的品牌联想作贡献,对打造强势品牌无所助益。
二、产品开发背离了品牌定位,稀释了品牌个性
背离了品牌定位的产品开发策略,往往导致品牌个性在消费者大脑中越来越模糊。比如中国啤酒行业,市场不停在转化热点,包装风格、瓶型、口味、技术的流行变化较快,所以不少企业生怕落伍,就紧紧跟着热点走。甚至为了防止窜货,为不同经销商设计一个的瓶标与瓶型。
三、战术性只能刺激销量,但没有提升品牌力
很多许多战术性的能刺激销量上升但往往没有提升品牌力,甚至有损品牌价值。中国企业擅长的是决战终端与。加量不加价,买三送一,大量的赠品不管花样如何翻新,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种简单的,谁都会做。比如,啤酒企业经常喜欢搞揭盖送几毛钱的活动,别人送2毛,你就不得不送3毛;卖牛奶的,别人一箱捆绑送2包,你送3包。类似的活动尽管都能短暂增加销售,并没有通过提升品牌力,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面对市场竞争,我们要谨记,其实任何策略只要是没有个性的、很容易模仿或跟进的,都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所以这种单纯的让利,终变成纯粹比拼实力,比谁的资金实力强。你比竞争品牌送出的实际物质利益竞争品牌才能吸引消费者。
同样,强化对终端的管理,终端陈列非常显眼,生动化工作做得很到位,就能提升销售;请个,加大广告投入,扩大招商与销售网络的覆盖面都可以较快增加销售。从局部的视野和纯粹的营销角度看,这些策略都是对的,都能解决当时的营销问题。但由于没有围绕同样的品牌识别而展开,所以在消费者大脑里并不能沉淀出清晰的个性联想,故无法打造强势品牌。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