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马褂木,双飘树,上海马褂木,马褂木小苗,马褂木树 |
面向地区 |
鹅掌楸,毛茛目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其为中国特有的植物,是濒危树种之一。
它为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叶形如马褂,叶片的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两侧端向外;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它生长快,耐旱,对病虫害抗性。鹅掌楸主要生长在长江流域以南。其具有观赏、经济及药用价值。
生长习性
喜光及温和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耐寒性,喜深厚肥沃、适湿而排水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4.5-6.5),在干旱土地上生长不良,也忌低湿水涝。通常生于海拔900-1 000米的山地林中或林缘,呈星散分布,也有组成小片纯林。
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岭山地,主要有陕西(镇巴)、安徽( 歙县、 休宁、舒城、 岳西、 潜山、 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绥阳、息峰、黎平)、云南( 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母树选择
母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15~30年生的林木。鹅掌楸种子10月份成熟,当果实呈褐色时即应采收。果枝剪下后放在室内阴干约7~10天,然后放在日光下摊晒2~3天,待具翅小坚果自行分离,去除杂质,装入布袋干藏。
科研价值
鹅掌楸为古老的遗植物,在日本、 格陵兰、意大利和法国的 白垩纪地层中均发现 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本属尚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 第四纪冰期才大部分绝灭,现仅残存鹅掌揪和北美鹅掌楸两种,成为东亚与 北美洲际间断分布的典型实例,对 古植物学系统学有重要科研价值。
喜温凉湿润气候,速生,通常用种子繁殖。花大美丽,叶形奇特,为园林绿化优良树木;树皮入药,祛水湿风寒;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干燥少开裂,比重0.58克,可供作家具、建筑用材。
植物保护
鹅掌楸屡遭滥伐,在其主要分布区已渐。鹅掌楸是异花受粉种类。但有孤生殖现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即已成熟,开花时,柱头已枯黄,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况下,雌蕊虽能继续发育,但种子生命弱,故发芽率低,是濒危树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