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普遍存在的贯标误区
多数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经验,甚至对知识产权完全陌生的企业管理者,缺乏对贯标工作的内因性、基础性、长期性及全局性的正确认识,简单地将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工作视同为可以获得补贴的又一项政策项目申报。该认识误区直接导致企业贯标实施误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实施方式错误:如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将知识产权贯标工作等同于“项目申报”,其主要的实施方式就是“做”文件。除了工作手册、制度文件照搬模板,记录文件也几乎如出一辙。
二是实施层级错误:很多企业选择负责“项目申报”的职能部门来进行贯标工作,且仅由该项目申报部门来推进完成。其他各部门只是配合该部门来完成文件签字工作。企业管理者只确定是否通过了贯标认证,相关推进进程、协调组织一概不问。
三是实施预算错误:部分企业管理者启动贯标工作的动因只在于获得相关政策补贴,因此,企业用于贯标推进的费用预算极低甚至为零。部分企业对于贯标辅导机构采用“全风险”付费方式,即以通过贯标认证后所获得的政策补贴为基础,提成支付辅导服务费用。这必然导致部分辅导机构急功近利,“做”文件贯标的趋向更严重。
四是实施过程错误:企业把贯标等同于制作文件,通过做文件所建立的所谓“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根本形同虚设,所谓“PDCA”过程就是过过场,甚至过场都不用走,只需要做文件 。在文件化贯标的构架下,贯标企业“有制度无流程,有流程无实施,有实施无实效”也是必然结果 。
上述“文件化、表面化、形式化”三化式贯标,不仅不能达到国家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的工作目标,还会为企业今后正确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树立重大障碍,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纠偏纠错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如何进行贯标解读?
基于目前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状况,企业要在短期内达到通过贯标认证所需要的规范化要求,通常要借助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贯标辅导服务。
面对多数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企业管理机构缺乏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企业员工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常识基础的客观状况,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该如何正确且有效率地辅导企业推进贯标工作?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贯标辅导中,首要的任务是“翻译”,即: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指导标准“翻译”为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能够理解的语言。贯标辅导基础的要求是让被辅导的企业听得懂。听得懂,才可能做得通。
例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引言部分在说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输入时,例举了企业经营发展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需求,其中包括:开发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份额; 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保障投资安全; 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该部分内容实质概括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的内因需求。在引导企业进行正确的贯标目标定位时,即可从上述几方面出发,结合所辅导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翻译”解读,将其概括为两个核心目标,包括:
(1)减避企业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要初创期的生存安全和成熟发展期的投资项目安全,需要管控知识产权;企业保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需要管控知识产权;企业要避免研发风险,提高研发效率,更需要管控知识产权。减避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包括:防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以及减少自有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2)增加企业知识产权产出
实现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的主要手段是企业拥有有效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加企业知识产权产出,包括:增加企业有效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以及增加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运营收益。 要从企业知识产权运用目的为出发点,建立获得知识产权的率渠道。增加知识产权产出是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必需。
对于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似乎有许多工作比知识产权工作更重要,例如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都比知识产权工作更直接地增加企业利益,知识产权相对于这些工作,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部分企业管理者会认为,企业如果不涉及高科技行业,不涉及海外市场,就不需要去玩什么知识产权。所以,企业不需要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或者说不需要所谓体系化的知识产权管理。
然而,只需从上述“一增一减”两方面,粗略地为企业管理者算算知识产权管理的成本收益帐,知识产权管理的必要性即一目了然。
更多详细资讯您可以在企无忧官网()查询,企无忧是全国的知识产权服务和运营平台,提供在线商标免费查询、专利免费检索、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专利技术评价等服务。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黄页88网深圳商标注册栏目上看到的,谢谢!